“398元的飞机杯,成本不到50块。”
“贴个牌子价格翻5倍,谁在为暴利买单?”
“谈恋爱太贵,单身快乐还要被收割?”
当情趣用品成了“奢侈品”,年轻人终于忍不了了——“凭啥刚需消费要交智商税?”
天下苦资本收割久矣

200+元的某「斐济杯」,到底在卖什么?
最近刷到某头部品牌的***「斐济杯」,评论区一片「贵但好用」的安利。
可仔细扒拉参数:食品级硅胶材质(行业基础配置)、基础款仿生通道(无黑科技)、便携罐状设计(早被玩烂的创意)。
就这,定价200+??
再查品牌背景:请网红在某年轻人的视频网站拍软广、买热搜炒「仪式感」、搞限定款饥饿营销……原来200+里,30元是材质成本,100元是营销费,剩下70元,是消费者为「品牌优越感」买的单。
当情趣玩具变成「轻奢品」,我们到底在为谁的KPI打工?

39元的「元气罐娘」:撕开包装,只卖「该值的钱」
- 材质不妥协和某大牌同厂的食品级液态硅胶,无异味、亲肤不致敏
- 设计够实在3D仿生通道(不是花架子,是真能提升体验),体积比一罐可乐还小,出差塞行李箱完全不尴尬
- 定价够刚去掉所有虚头巴脑的「仪式感包装」,不请网红不买热搜,把钱全砸在产品本身——39元,刚好是一杯奶茶钱。

拒绝资本收割,我们能做的不止「不买贵的」
现在的年轻人早不是「只认大牌」的冤种了——买咖啡选「幸运咖」不选「某巴克」,买零食看「临期特卖」不看「进口专柜」,连情趣玩具都开始算「每元体验值」。
「奢姬罐娘」的39元,不是「低价甩卖」,是给行业的一记警钟:消费者要的是「物有所值」,不是「物有溢价」。

最后想说:39元不是妥协,是对「不合理定价」的反击;不买贵的,不是因为穷,是因为我们终于学会——为「需要」买单,不为「套路」买单。
这一次,换我们给资本定规则。

下面四个平台授权店铺都可入手
